提起Comme des Garçons这个法文名字的日本品牌,不少人会把它与“川久保玲”直接划上等号,或是认为Comme des Garçons=“爱心眼”。但不论这个“怪怪”的牌子、还是七十岁仍然留着bob头的川久保玲本人,都是撼动、甚至改变了整个时装界的逆天存在,绝不是某一件衣服可以定义。说一不二的Karl Lagerfeld称她“改变了对时装之美的定义”、在香港把歌词和时装评论都写得风生水起的黄伟文也奉她为“女武神”。看到最后,你或许会对她多一分了解,但更可能多一分迷惑,这就是伟大而谜一般的“玲姐”。
▲川久保玲
“Comme des Garçons”这个法文名称,含义是“like boys”即“像男孩一样”,牌入其名,有种怪里怪气却又似顽皮、有型、更多则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感觉。最有趣的是,使用这样名字的,是一个以女装为主的品牌。
▲青年的川久保玲
▲1980年代的山本耀司(左)与川久保玲在巴黎
不少人知道川久保玲与山本耀司(Yohji Yamamoto)的深厚情谊,二人是并肩打拼巴黎的战友,但川久保玲并非毕业于山本耀司的母校——有“日本时装设计大师摇篮”美誉的东京文化服装学院,而是庆应义塾大学(Keio University)艺术与文学专业毕业,并非科班出身。父亲是庆应的教授的川久保玲出身书香门第,并在大学期间积累了对东西方美学的修养,也对服装产生了兴趣。1967年毕业后,她就职于服装面料企业,在对面料和制衣技艺的摸索中前行。两年后的1969年,她在东京创办了Comme des Garçons,并于1973年成立Comme des Garçons Co., Ltd.。1975年,品牌在东京首次发表时装秀,随后川久保玲便与山本耀司闯荡巴黎,并于1981年首次在巴黎时装周期间与Yohji共同办秀了。要问在日经营8年,Comme火了吗?答案是:还没有,一切全在1981年深秋的这场秀。
▲ 震惊四座的“Holes” Collection 1982
在追求华丽审美、时装设计以华贵为风的1980年代,带着全身黑色破洞衫、顶着枯草般发型的模特们走上秀场的川久保玲,让西方时装界宛如吃了一记闷棍般吃惊,一时间所有人都记住了Comme des Garçons。她的设计不突出身材曲线,亦不讲究女性化的配色与面料,真的“像男生般”打扮着玲珑曼妙的女性。而这种融合了日本审美中“静寂”、“不规则”与“缺陷美”元素的设计,大大冲击了西方世界,他们从未见过如此“不靓”但令人挪不开眼的时装。黄伟文概括得好,Comme与Yohji,全都走红于“不靓便有型”。
▲全是洞的“Holes” Collection 1982曾被当时的西方媒体戏称为“法式奶酪”
▌“黑色异类”
1980年代走红世界的日本设计师如山本耀司、森英惠、高田贤三、三宅一生,均有西方留学背景,而川久保玲不仅没有留过学,也是唯一未曾接受专业时装训练的孤例。她对于面料、结构、设计、美学的一切理解都是自己亲自下河摸索而来的,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,她都是一团浓黑的异端云雾。但就是这个根不红苗不正的Comme des Garçons,偏偏是对西方审美冲击最强的日本品牌,连她与名模山口小夜子那代表性的bob头,也成了日本美学的代表之一。但从走红后的1990年代开始, Comme反而变得更另类、更“难懂”、也比大部分品牌走得更远了。Comme对于面料、廓形、剪裁和体积的探索开始了狂飙突进式的前进,最为评论界津津乐道的“body meets dress”系列、即被戏称为“lumps and bumps”的“肿块”系列便是在1997年诞生。
▲时装评论界的祖师奶奶Suzy Menkes提到,“Body Meets Dress”系列仿佛一场对于恶性肿瘤的隐喻,十足异端
▌一场“并非预先张扬”的革命
面对各路解读、猜测、质疑与封神,川久保玲酷就酷在表示自己从未刻意掀起革命,只是展示美的想法与他人不同罢了。关于这些难解其意的前卫廓形,她也发出自己的疑问,即为何人们总是热衷于设计新的时装廓形,而没有人想过要“重新设计人体的形状”?这种属于未来的设计思维,势必令 Comme的审美披上一层孤独的色彩。然而不可否认,价格不菲的Comme并未因为前卫而孤芳自赏,在商业方面其成绩一直不俗。
▲Comme des Garçons Fall/Winter 2016
▲Comme des Garçons Spring/Summer 2015
▲ Comme des Garçons spring/summer 2017
▲ Comme des Garçons Fall/Winter 2017
▌12条副线的商业奇迹
2002年推出的PLAY Comme des Garçons支线,似乎才是真正“大火”过的Comme产品,由插画家Filip Pagowski设计的“爱心眼”是很多人心中对Comme的唯一印象。虽然除了川久保玲主抓的女装主线和男装HOMME线,其他产品线均无甚技术含量。但条条大卖的可怕战绩,无不证明了川久保玲在设计力之外的商业敏感度和运营能力,也证明了Comme并非只是片面的辉煌。在“一味将存活”和“一味搞艺术”之间,川久保玲身轻如燕地踩在了平衡点上。(PLAY支线的部分收入,还被川久保玲捐出去做慈善了。)
▲ PLAY系列“吉祥三宝”
▲ COMME des GARÇONS 2015 Spring Collection in《Wonderland Magazine》
▲ COMME des GARÇONS SHIRT副线广告片
▲ COMME des GARÇONS Homme Plus 2016 Spring/Summer
▌“功夫在戏外”与“桃李满天下”
作为独占多个“难得”的大师,川久保玲除了难得依然奋战在个人品牌的第一线(要知道,无数顶级品牌都不是创始人自己在把控了)、难得至今依然在设计上进行探索、难得“活着”成为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(MET)年展主题(仅有的另外一位是YSL)人物之外,最为难得的,便是不仅在时装之外的艺术领域不断留下成绩,还是一位“高徒遍地”、高风亮节的宗师。2012年与Supreme和Vans的一次联名,便一举抬升了两个街头品牌在时装界的地位。更不必说与Nike联名的运动鞋多么火爆了,
▲Comme des Garçons SHIRT x Supreme x Vans 2012三方联名
▲ COMME des GARÇONS x NikeLab Air VaporMax Restock
▲ COMME des GARÇONS x Nike Waffle Racer
▲ COMME des GARÇONS & Converse Chuck Taylor
▲ COMME des GARÇONS PLAY x Converse Chuck Taylor All Star
▲ COMME des GARÇONS x Nike Dunk High "Clear"
▲ COMME des GARÇONS x Vetements Gay Lesbian & Fetish Sweater Collection
被无数时装精视作第一圣地的“丹佛街”Dover Street Market作为“买手店之王”,也是川久保玲亲自创办的。她的选取标准很简单:不求火爆,但求特别。多少默默无闻但态度可嘉的独立品牌入选DSM后便顺风顺水,而渡边淳弥(JUNYA WATANABE)、二宫启、阿部千登勢的sacai、丸龙文人的GANRYU、imon Porte Jacqumus的Jacqumus、Gosha Rubchinskiy等蜚声国际的品牌,都是由她发现、资助、提携而成长起来的。不论从自身的修为、对业界的影响、还是代际传承上的巨大贡献来说,“做什么都能行”的川久保玲都担得起“伟大”二字。
▲ Dover Street Market
▲渡边淳弥与阿部千登勢